瘋狂科學家用女兒試藥 染料中掘出抗菌奇藥磺胺
來源:艾美仕 自從化學家保爾·埃爾利希歷經605次失敗,終于發明了“606”之后,這一抗菌藥物成功征服了錐蟲導致的“睡眠病”
和梅毒螺旋體所致的“梅毒”,從而揭開了抗生素治療的新篇章。
下一代抗菌藥物何時問世,成為歐洲化學家們爭先恐后爭奪的榮耀。
很多科學家紛紛“跟風起哄”,造出了不少抗原蟲病的藥,如抗瘧疾藥就是黃色染料阿的平等。同時,科學家繼續尋找能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物,試圖征服細菌??上?,所得藥品不是在活體內對病菌無效,就是毒性太大而無法應用。
在科研全面處于停滯的狀態時,通常有些瘋狂的天才能夠開創一個與眾不同的局面。而對于新一代抗菌藥物的研發,也是再次見證了天才們的“超級大腦”。
用女兒試藥,瘋狂科學家鋌而走險說起這一新藥,與制藥業“百年老店”拜耳有關??赡芎芏嗳酥腊荻桶⑺酒チ?,但是未必知道拜耳曾在化工領域獨占鰲頭。
當然,日后很多化學藥的巨頭,都是從化工產品起家的。來自拜耳的科學家格哈德·多馬克也在和實驗室的同事一起開發新的藥物。就如同那個年代的科學家一樣,他們先后合成了1000多種偶氮化合物,屢試屢敗。
1939年,多馬克與赫格勒合寫了專著《細菌感染的化學治療》。同年,獲諾貝爾獎。
沒有專利,拜耳痛失好局對于磺胺的研發,一直有一個業界的“公案”。就是多馬克為何遲了三年才發表論文。很多人猜測,這一拜耳公司的策略有關。拜耳公司可能想把這一結果保密直到他們把這個新藥的專利準備好。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發現新的抗菌藥的消息慢慢傳了出去。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得到信息后曾經找拜耳公司索要一些新藥的樣品,然而被拒絕了。這個小組居然自己合成出了百浪多息。他們發現這個藥經代謝降解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三氨基苯,就是產生紅色的染料基團;一個是對氨基苯磺酰胺,后來被稱為磺胺,是藥物的活性成分。于是磺胺藥物的秘密就這樣被揭開了。
關于“百浪多息”的作用機理,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夫埃夫婦及其同事的研究結果是:“百浪多息”在體內能分解出對氨苯磺胺,它在化學結構上和細菌生長繁殖所必需的對氨基苯甲酸十分相似,被細菌吸收,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從而抑制細菌繁殖。
其實拜耳一開始就發現磺胺可能會打水漂,因為申請專利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磺胺分子早于1908年就被澳大利亞化學家保羅?蓋爾莫合成并在他的博士論文里報道過了。當時它被用來做為一種染料的中間分子,有關它的專利在多馬克開始他的研究前就已經過期了。
所以由于沒有專利的限制,這一消息泄露出來后很多的制藥公司爭相開始研發磺胺類藥物。據估計,從上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有五千多種磺胺分子被合成出來進行研究,但是只有約二十種有藥用價值。這些藥中有磺胺吡啶,磺胺嘧啶,磺胺噻唑,對肺炎,葡萄菌感染,鏈球菌感染以及痢疾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沒有專利的限制,磺胺變得很便宜,廉價的好藥為抗菌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它拯救了許多病人的生命,包括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偨y之子)和在非洲戰場上患上肺炎的溫斯頓·丘吉爾。